“昨晚十一点,楼下大爷还在穿短袖遛狗,今早六点,狗自己缩回窝里,大爷套上了冲锋衣。
”
朋友圈这条小动态,被点了三百多个赞。
温差一下子把人从夏天踹进秋天,连狗都懂:白露到了。
节气像一条看不见的拉链,把夏和秋猛地合上。
太阳走到黄经165度,白天还装模作样地热,夜里却偷偷往草尖上撒一把碎钻——那就是露水。
小时候奶奶说,早起看见草上亮晶晶,就要把凉席收起来,不然腰疼会追着你到过年。
收不收凉席是小事,地里的庄稼可等不了。
玉米叶子开始泛黄,豆荚一捏“啪”地炸开,农民算着日子打最后一遍药,防的不是虫,是时间。
节气像老把式手里的怀表,误差不过一两天,错过了,一年白忙。
城里人不种地,但身体比庄稼还敏感。
办公室空调还在16℃,咳嗽声此起彼伏。
老中医的方子不复杂:早上出门带件薄外套,晚上回家煮一锅梨汤,丢两片银耳,一勺蜂蜜,甜得刚好盖住秋燥。
喝完嗓子润了,连加班的怨气都少了三分。
南方一些地方,白露必吃鸭。
鸭子肥,脂肪像给胃贴了一层暖宝宝。
外婆的做法简单粗暴:整只鸭丢砂锅,加老姜和黄酒,炖到筷子一戳就散。
揭盖那瞬间,厨房窗户蒙上一层雾,像是给秋天按了暂停键。
朋友圈里,有人晒鸭,有人晒露水,也有人晒加班到凌晨的写字楼灯火。
节气这东西,说到底是给忙碌的人一个借口:再忙,也得抬头看看天。
哪怕只是拍一张模糊的月亮,配文“白露秋风夜,一夜凉一夜”,也算给自己交了一份秋天的作业。
今晚下班早点回家吧。
把阳台的短袖收一收,顺手煮一壶梨汤。
喝第一口的时候,可能会想起小时候踩在露水里上学的清晨,也可能什么都不想——那就对了。
秋天不是用想的,是用喉咙、用皮肤、用一口热汤慢慢感受到的。
你在白露这天,会做什么?
转载请注明来自520赞美句子,本文标题:《小时候的照片发朋友圈说说精选(白露图片海报文案)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